欢迎访问《湘南学院报》校报 - 湘南学院  
  
第302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广播中的柴静

作者:薛冰华


  我读大学时,柴静还在湖南文艺广播电台工作。
  柴静当时主持的是一档午夜谈心节目《夜色温柔》。节目名字是偷来的,对此,柴静毫不讳言。作为一个典型的文艺女青年,柴静在选择广播节目名字时,自然而然想到了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
  第一次收听《夜色温柔》,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当时,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从未想到,一个人的声音,竟然会这么好听,这么有吸引力。柴静的声音温婉、纯粹、干净、清亮,让人不禁想起那些美好的事物。比如清晨第一缕阳光,黄昏最后一道晚霞,午夜薄如银子的月光,月下神秘的昙花一现;抑或春日轻轻拂过的微风,夏日潺潺流动的溪水,秋日缓缓飘飞的落叶,冬日悠悠降临的雪花……随着节目推进,在每个情感故事告一段落,或上下环节起承转合的关键处,音乐适时响起,或空灵幽远,或低沉婉转,或宏大深沉,或忧郁伤感。柔美的声音,动听的音乐,这一切,让我忘了冬天的寒冷,忘了想念父母的哀愁,也忘了送别好友的惆怅。就这样,《夜色温柔》成了我大学期间的必修课,我和当时的许许多多大学生一样,成了柴静的铁杆粉丝。
  我们中的不少人都曾写信给柴静。说的无非是学习、生活和情感方面的琐事,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偶尔信件被挑中,在节目中朗读,大家便会奔走相告,比过节还兴奋。有人半夜溜出寝室,翻过围墙,跑到公用电话亭拨打热线。冷雨霏霏,冻得瑟瑟发抖。电话终于接通,听到柴静声音了,却还在对着话筒傻乎乎地问:“喂,是我吗,是我吗?”对面寝室几个家伙头脑发热,晚自习逃课去湖南文艺广播电台门口等柴静上班。远远看到柴静来了,却没勇气上去招呼,还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看着她迈着轻盈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向灯火繁华的夜深处。
  当时,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大一时,学校给每个新生发了台巴掌大的收音机用来学外语,大二四级一过,我们便用它收听娱乐节目。周一到周五,晚上十点半熄灯,辅导员经常查寝,第二天要早自习,不敢熬夜听广播。周末十一点熄灯,可以迟点睡。于是,寝室9个人经常会同时拨到调频97.5兆赫,大家一起听《夜色温柔》。听完后,寝室“卧谈会”正式开始。节目中谈到的有关亲情、爱情和友情之类的话题,往往会引得兄弟们议论纷纷。每个人都年轻气盛,每个人都想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卧谈会”往往是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有时,甚至到了凌晨一两点,“卧谈会”依然火药味十足,直到隔壁寝室再三“咚咚咚”捶墙抗议,我们才不得不偃旗息鼓。
  当年港台明星吃香,我们在本子上粘满了小虎队、草蜢乐队、四大天王等人的贴画。其实,在我的相册里,除了这些明星画以外,还有一张特别的画,那就是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主持人与听众见面会的纪念券。
  这次见面会会场设在河东,柴静母校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的一个广场上。长沙许多高校的大学生都参加了见面会。柴静当时毕业没多久,留着披肩发,穿一件碎花连衣裙,看起来比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还小。不过这没关系,尚能、罗刚等其他主持人也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作为最年轻的主持人,面对狂热的听众,柴静显得有点拘谨。尤其当那些脸皮比汽车轮胎还厚的男生齐声高呼“柴静,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时,柴静满脸红晕,显得有点受宠若惊。轮到柴静发言,她差点把话筒带到地上,引发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混乱。
  毫无疑问,青葱时代的柴静是个美女。她身材苗条,头很大,娃娃脸,脸型丰满,笑容十分灿烂,如花盛开,极富感染力。初见柴静,你也许会被她的外貌所吸引,可一旦接近她,你便会为她那无比丰富的内心而惊讶。这一点,我们可从柴静为节目撰写的那些散淡的文字体会到。无论是开场白,还是串联词,她都是娓娓道来,不事张扬。诗酒花茶,柴米油盐,兴之所至,笔锋所及,如阳光掠过江河湖海,冰川雪原,再平常不过的事物,瞬间变得熠熠生辉,卓尔不凡。
  当时,电视湘军尚未崛起,长沙的夜晚还是广播的天下,柴静可谓生逢其时。温柔的声线,优美的文笔,美妙的音乐,再加上对普通人的贴心关怀,以及贯穿节目始终的忧郁迷人的文艺气息……诸多因素,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让《夜色温柔》触及了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具备了打动人心的力量,铸就了湖南广播史上的传奇。
  坊间传言,在校期间,学会计专业的柴静痴迷广播,梦想成为电台主持人。为此,她写信给著名电台主持人尚能,询问:“可否帮我成就梦想?”这话一下子打动了对方,柴静终于如愿以偿。李维嘉在谈到昔日搭档柴静时说过,柴静是一个外表柔弱但内心强大的女孩,有梦想且会为梦想而去努力实践。柴静的成功,正如马云所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1997年,我大学毕业离开长沙,依依不舍地作别了痴迷已久的《夜色温柔》。
  1998年,柴静从电台辞职,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电视编辑。
  世界向柴静敞开了大门,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湘南学院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218次访问,全刊已有162828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