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湘南学院报》校报 - 湘南学院  
  
第325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促进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国家对地方高校提出转型发展和强化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学院初步形成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实践基地建设为条件、教学改革为动力、创新教育为手段、培养应用型卓越拔尖人才为目标,针对校企合作育人中的困境,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育人新途径。
  一、应用型发展,观念先行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国家对地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而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则是地方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但是,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问题,主要是缺乏校企合作育人的激励政策,一方面政府在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缺失,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职能流失、培养人才的责任意识欠缺。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服务企业的能力不足,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为此,学校开展工作时除了要培养出企业所需要并能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外,还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组织科研团队,针对企业技术上面临难题,开展横向项目研究,采取以利益为驱动,以校企“双赢”为目的,形成了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发展壮大,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
  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1.搭建平台,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我院于2012 -2018年先后与高斯贝尔、华磊光电、广州粤嵌和郴州供电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育人协议,组织学生参加基地的产学研合作工作,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合作企业及社会提供更为满意的人才。同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组织了科研团队,针对企业技术难题,开展了横向项目研究,通过分享合作成果,真正做到校企的“双赢”局面,确保企业在合作育人中能获得一定的利益,让企业在合作中真正分享到校企合作的应有回报,从而主动承担校企合作中的育人作用,实现了产学研实践教学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基地现已取得了4 项发明专利、2 项软件著作权,并为企业完成了陶瓷谐振器、双模滤波器、微波紫外激励装置、平面卫星天线接收装置等项目的研究,其中一些技术指标已超过国内先进水平。
  目前,企业为基地教学科研投入了经费近400万元,购置了地方高校急需的精密实验教学设备和大型科研设备,承担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训练、学科竞赛培训和企业产品研发工作。
  2.利用平台,调整学科专业,构建新型实践课教学体系通过产学研合作了解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紧扣地方主导产业,调整专业布局,增设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专业的微波通信技术方向,使专业向特色化、应用性方向拓展,实现学科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的对接,提高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匹配度。
  聘请了企业专家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与探索,科学规划产学研平台实践训练,构建了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实现从一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到“学校主动、企业联动、社会互动”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3.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产品研发与生产技术更新,培养教师工程能力。同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聘用企业专家承担部分专业选修课、课程设计等教学任务和采用校企“双导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促成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对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需求对接。目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2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8.64%。教师中博士9人,硕士18人(含博士在读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72.97%,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现学院“双师型”教师比例达30%以上。另有外聘教师8名,其中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4名。
  4.科研项目驱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开展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主的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把验证性的教学转化为探究式教学,使学生通过对己有的知识和自身经验的运用,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围绕企业产品研发在大学生中设立科研项目,为立项提供科技创新基金,激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创新训练”等实践活动。
  三、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成效明显
  1.提高了学科建设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学院配备的科研、教学设施,为学院进行较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硬件支撑,显著提升了学院的科研能力与办学水平,增强了专业特色和应用方向,为新工科建设和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校顺利成为湖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专业硕士培育点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孕育了“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团队”等一批省级教学科研平台,获得了一批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和成果,促进了团队教研能力的提升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如基地现已取得了4 项发明专利、2 项软件著作权,并为企业完成了陶瓷谐振器、双模滤波器、微波紫外激励装置、平面卫星天线接收装置等项目的研究,其中一些技术指标已超过国内先进水平;编写出版了6本专业教材(含与企业合编的1本特色教材);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有40余篇被SCI和EI等收录;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3项、完成省、地(厅)级以上课题30多项;学生在科研课题研究和全国性重大赛事中取得佳绩,近几年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学习和研究性项目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学习与研究性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获专利2项。参加郴州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提高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率,学生就业率一直居于学校前列,2015、2016、2017、2018年连续被学校评为就业先进单位,体现学院综合办学实力的增强。
  2.提升地方企业核心竞争力,彰显高校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能力
  作为正在转型发展的学院,拥有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相对于地方企业,具有较大的人才优势,结合企业的市场及工程优势,就可以为企业进行新型功能陶瓷材料及其微波工程应用进行研究。既能使学院的应用性科研更好地面向市场,也能为企业提供更多有较高含金量的科研成果、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利用企业的市场导向作用,避免了原来高等院校那种关起门来搞科研,科研成果难以向产业化转化的困境,缩短了教师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周期,彰显高校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3.产学研的校企合作模式得到了省内外专家的认可
  依托基地建设成果,学院于2017年承办了“2017两岸四地无线通信技术学术研讨会”,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120名微波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组委会主席姚敏专门介绍了我校校企合作模式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学院教师也多次在省物理学会、省物理学会高师分会、省电子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会上介绍了我校校企合作模式所取得的成果。

湘南学院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765次访问,全刊已有165726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