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湘南学院报》校报 - 湘南学院  
  
第325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娱乐, 我与妻子一起看电视

作者:曹石珠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家有了黑白电视机;90年代初,有了彩电。慢慢地,看电视成了我与妻子最主要的娱乐方式,看露天电影或到剧院看电影这种曾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娱乐方式,渐渐地离我们远去,成了一种朦胧的记忆。
  看电视,不仅是一种娱乐,而且也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在家里,我们便随时打开电视,有时妻子边搞卫生边看电视,我则蹲在茶几旁边写文章边看电视。我也常常坐在书房里,边写文章边“听”电视。这时,妻子还会出题来“考”我。电视里有人在唱歌,她便坐在沙发上大声问我:“这是哪个在唱歌?”多数情况下,我都能听音识人,正确回答。因此,我边写文章边“听”电视边答题,常常受到妻子的“嘉奖”!现在,倘若哪天停电,似乎觉得这天的生活缺少了点什么,过得很不自在。
  更多的时候,则是我泡一杯茶,点一支烟,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妻子则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与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相比,夫妻二人在家里看电视,多了一些轻松和随意,但看电视却常常是聚精会神,与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效果没有什么差别。
  妻子是戏迷,好看越剧、花鼓戏、黄梅戏。我则喜欢看外国电影,更喜欢好的国产战斗故事片。有时,我在卧室里看我喜欢的电视剧,妻子则在客厅里看她喜欢看的戏曲。有时,我也陪妻子看她喜欢看的戏曲片。而且常常有些关于戏剧片的“讨论”,妻子常说:“现在的花鼓戏质量不高。男的不帅,女的不靓,脸上的妆化得像个红鸡蛋,与‘文革’的大队文艺宣传队化的妆相似。唱腔也很烂,表演不够到位。”我很赞成妻子的看法。我说:“黄梅戏就大不一样,男的潇洒,女的可爱,要长相有长相,要身段有身段,要表演有表演。”尽管现在播放的花鼓戏,水平并不怎么高,妻子颇有些“怒其不争”,但她仍是花鼓戏的忠实观众。妻子对越剧也是情有独钟,尤其喜欢看古装戏。对黄梅戏更是有瘾,《女驸马》《天仙配》,看了一次又一次;严凤英饰演的黑白片《天仙配》,更是反反复复地看,边看还跟着电视中的人物唱起来,其乐可谓无穷!
  我最喜欢看关于毛泽东的影视作品。《大决战》《建国大业》《东方》《解放》……我都看过好几遍。看这些电视,我最感兴趣的是影视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毛泽东的天才军事指挥艺术。毛泽东那运筹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他的气魄和胆略,都令蒋介石相形见绌,给人一种痛快淋漓的快感,令人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心生无限的敬意!每当看这类片子,妻子就说:“曹石珠最喜欢看打仗的电视。”即使别的频道正在播放她喜欢看的戏剧片,她也不会跟我争频道。
  《毛泽东遗物的故事》,也是我喜欢看的。毛泽东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在语言锤炼方面也有令人感动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东北师大一位讲师给毛主席写信,说《七律·长征》中有两个“浪”字,欠妥,并建议他修改。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不但虚心接受,而且亲自写信回复这位年轻教师,着实令人感动。毛泽东接待外宾,既坚持原则,重大问题从不让步;又注重方法,以礼待人。有时,他不但主动递烟,而且还给别人点烟。送外宾,他常常送至大门外,目送客人乘坐的轿车远去了,才离开。观看《毛泽东遗物的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毛泽东是一位历史的巨人,也是一位人情味很浓的凡人。观看《毛泽东遗物的故事》,我甚至想起了电影《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中的两句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我以为,这就是毛泽东鲜明个性的形象写照!
  喜欢看小品,是我们夫妻二人共同的特点。看赵本山的小品、看黄宏的小品、看潘长江的小品,我们都有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黄宏小品中的“家庭生活要和睦,男人都应该有个小金库”是引人发笑的包袱;赵本山小品中的“历史上谁跑得最快?答:曹操”,既出人意料,又无理而妙;“拐一年摇一年,缘分啊;吃一堑长一智,谢谢啊”,虽然其中的语气词“啊”用得不合规范,“谢谢啊”中的“啊”按规范应写成“呀”,读成“ya”——这无疑是一种不足;但是,白璧微瑕却不足以抹掉引人发笑、耐人寻味的魅力。而陈佩斯的小品,则过俗,有的细节甚至到了俗不可耐的地步,我与妻子都不喜欢,而妻子尤甚。
  看电视连续剧《大丫环》,我们还从这部并不幽默的作品中“创造”出了一点幽默。剧中主人公沈渊的夫人被刺,面对此状,医生却毫无办法,他只能束手无策地陪她等死。我边看电视边开玩笑式地说:“要是现在,马上做手术就行了。当然,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怎么死、什么时候死,全凭导演‘勾薄子’。”我又故意说:“要是铁托在那里就好了。”妻子随口接一句:“铁托无奈小虫何!”话音刚落,我便大笑起来说:“你太有才了,竟然想到了毛泽东的诗句。可惜,毛主席讲的不是铁托,而是华佗。”妻子说:“我上了你的当。”我说:“那确实,我是故意引你上钩。但是,我没有想到毛泽东的这句诗,只是想起了奇志大兵的小品中给医生送的那块‘铁托在世’的匾。没想到,你将错就错,恰好创造了一个很有趣的包袱。”夫妻二人相视而笑,其乐融融,夫妻二人所获得的享受远远超过了小品中那些刻意制造的包袱!
  现在很多电视台,都有猜谜游戏。夫妻同看电视,也少不了猜谜。谜曰:“4+4+4+4(打一水果名),我正在左思右想,妻子却很快猜出谜底为“石榴”。妻子的话令我茅塞顿开:把四个“4”加在一起等于“16”。“16”谐音为石榴。“有眼看不见,有心记不住”(谜底:亡)。“三兄弟,一个短来两个长,一年换一次新衣裳”(谜底:对联),我与妻子都很快就猜出了谜底。此三谜,有的是物谜,有的是字谜,都很有趣,都令我们在猜谜过程中享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妙趣。而电视台搞的那些有钱的猜谜活动,有的达到了5000元一个谜语,虽然我们都可以准确无误地猜出来,但却因为电话打过去,一次也没有被抽中,没有得过一次答题的机会,似乎有些“怀才不遇”。但是,我因此而获得了很多有趣的字谜,为我的汉字修辞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语言材料。“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高兴亦在其中;高兴也抹掉了“怀才不遇”。
  与妻子一起看电视,快乐弥漫在家中。

湘南学院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761次访问,全刊已有1657256次访问